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>创意策划>广告杂烩>详细内容
现代诗艺与广告创意(1)
作者:徐鹏飞 时间:2008-7-31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生活快节奏的今天,诗歌步入边缘,并在世界的某些黑暗的角落里自生自灭;但我们不可否认的诗仍是一切艺术之王。一件震撼我们内心、让我们久久回味的广告作品,其创意正是因为有了诗的韵味。
现代诗学里的韵味,或者说诗意,不再只是“分行,押韵”;如果现在还有人还去写这样的一些东西,肯定也不能叫诗。这也是为什么像郭沫若、徐志摩等一些早期的新诗大师为今天的一些诗人所不屑的原因。
那么现代诗学里的诗意(或者说韵味)是什么?和广告创意又有什么联系?
现代诗学一些理论主要是建立在的索绪尔和罗兰·巴尔特的语言符号学,以及雅克布逊的“隐喻和转喻”之上;也正是这些原因,以及后来的解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的影响,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从神坛上走下来,步入世俗化、叙述化;诗歌不再是“文章合为时而著、合为事而作”、“发时代之强音”等道德说教的启蒙功能,而是逐渐的转向语言层面的操作,注重技巧,追求诗艺的多样性、审美性。
以下就不同的角度,联系现代诗艺的一些具体形式,浅谈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。
1、追求语言的自足性,营造诗意的在场(象征)。词语本身含有色彩、冷暖、气味和经验,相近习性的词语(有时为了强调一方战胜一方,甚至用两个完全相对习性的词语)在一起可以互相渗入、修正、填充和修饰;达到某一种凸现、强调的,可以咀嚼回味的气氛在场。仅在这一点上,为了更好的说明,我们就拿陶渊明的一些田园诗为例。例如:采菊、东篱、悠然、南山,在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这两句诗里,语言自足的表现出了一个恬然的田园风光。
在广告创意中运用的语言主要是画面(视觉符号),也就更具有可操作性。首先明确广告要表达的什么样的效果(象征)?这样的效果需要什么的相近习性(或相对)的视觉符号?例如,有个大象地板的广告片,为了凸现其形象的“大气、厚重、力度和威严”,采用了“大象、非洲沙漠和零星的树丛”等画面,这些画面在一起相互接受、反应出的效果(象征)正是广告要表达的。同样,牛奶的广告片,要表现出“新鲜”,离不开草原、蓝天和洁净的奶牛这些清新的画面;如果再加入太空中俯瞰地球的画面——蓝色的、新鲜的,那就是突破,也就是大诗人与平庸的诗人区别。
2、追求叙述层面的诗意。
现在有的诗写得像散文,可又看不懂。咋回事?正是有些诗人在实验叙述层面上的诗意,是在诘问、反思、排炮和递进中完成一首诗的题旨。这样的诗歌一般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作为切入口,漫不经心的讲一个小故事,往往故事的结尾就是高潮部分,也是凝结并含蓄的开着诗人发问或思考的花朵。例如:
午夜的散步
马永波
水滴从高处的树叶落到低处的树叶上
密不透风的草丛纹丝不动
偶尔,草棵扑簌簌分开又合拢
是鸟沉默地飞奔到更深的草中
倾倒的白桦让夜色不时闪亮
而黑暗越来越浓,像罪恶吸引着我们
这时,总该听见你的心跳了吧
黑暗在后退,低语着窥视着
黑暗中仿佛有无数双眼睛
你的手发粘,像一条粘满唾液的鱼
想象中猎人的小屋火光闪耀
在发潮的皮褥子上,主客均已沉默
只有湿木头的火让脸孔时明时暗
但我们中途返回,微醉中回头望去
黑暗从树根里冒了出来,从高处漫过来
这情景,总让人想起《地狱》的第一章